项 目 名 称: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校本文化认同感路径研究——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
项目主持人:邵明厚
一、基本内容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而校本文化则是具有学校个性,显现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这种特色可以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管理风格,一种办学理念或是校训,或者是学校建筑特点,环境风貌等,这种特色必须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内化为学生的感情,或在学生中产生认同感才能使这种文化“活”起来。
认同感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各大学的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校友的捐赠,有的甚至成为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如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捐赠率排名第一,高达61%,哈佛大学的校友捐赠率为48%,象这样,一所大学能得到这么多校友的捐赠,说明校友对该校有一种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来源于对学校的认同感,这是学生对大学中的教师、同学、管理模式、教学方式等校本文化的综合感受,这种认同感将使学生铭记终生。在校期间的认同感,是学生大学生活幸福感的源泉,也助于自信心的培养、感恩心的形成;认同感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学生稳定;认同感是一种情感教育,有助于学院的和谐。
大学的教育,大学里对学生体现出的爱要让学生理解并产生共鸣方能彰显其魅力,结合世界名牌大学学生认同教育模式,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给出民办高校对校本文化认同的培养路径。
增强校本文化认同感路径和培养模式
1、对学校认同感的培养首先从认同班主任开始
(1)、提升班主任素养,选拔有爱心的教师作为班主任。
(2)、班主任必须懂得管理艺术和理清管理思路
(3)、班主任必须能与时俱进,与学生同行
(4)、班主任必须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归属感方能达到爱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认同感的培养要利用好校友文化
校友文化是以学校毕业生为主体,且与母校相联的精神现象,是一所学校在长期育人活动中产生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取向、沟通网络、合作交流、服务回馈等。
(1)、让校友报告会成为常态,发挥校友报告会的导向作用
(2)开展校友活动,通过母校情结,教育学生,产生感恩。
(3)、通过校史馆(青岛滨海学院为博物馆)、图书馆营造校友文化氛围。
(4)、建设宣传橱窗,通过校友成就展,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5)让学生走出去,与校友面对面的接触。
3、制度模式要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爱和理解,在规范校园管理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1)、制订师生认同的制度,这是管理的基础。
(2)建立一支以生为本,懂管理艺术、通管理技巧、知心理健康咨询的学生管理干部队伍。
(3)、建立素质高、能真正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会成员。
4、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产生理性的认同。
(1)、民办教育作为一专题,实现学生对民办高校文化的认同感。
(2)、学校校史专题,通过学校发展的不平凡的历程,让学生产生共鸣。
(3)、将思治课走出课堂,通过校园文化一角摄影比赛,让学生发现校园之美,在美中实现环境文化的认同。
5、通过教书育人增强学生认同感
(1)、教师通过教书和育人的融合,认同并延续文化精神的内涵,如校训的理解。
(2)、通过校训内涵的延伸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校本文化的认同。
(3)、泛读形式延伸专业教学以外的人文知识,用文化的导向作用建立更广泛的认同。
6、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实现校园人到社会人转变的有效途径,是从校本文化认同过渡到社会文化认同的必要手段。通过社会实践,在感受企业文化中认同校本文化。
(1)、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通。
(2)建立社会实训基地,在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将理论付诸实践。
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更能认同学校的教学内涵和文化精神。
7、在举办校园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通过广泛开展活动,使大学生能在活动中找到自信、能力得到提高、观念得以更新,此外,对培养大学生自身的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群体意识以及决策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都有极大帮助。
二、预突破的难题
本研究主要从校本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入手,针对高校大学生对学校文化的疏离感的现状,结合青岛滨海学院管理实例,通过对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环境文化的培育、走向实践等方面培育学生对校本文化的认同,难点主要有两点:
一是大范围或者说全员培育校本文化的认同感。
二是如何有效解决个体文化与校本文化的矛盾。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1.研究现状
校本文化,从其意义来讲,有学校就有校本文化,如孔子教育就有其特色,以“仁”学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周游列国)但这种文化处于内隐状态,聚学的方式那是因为先对其的认同感方聚而学之。随学校的发展,对学校文化处于显的状态则是近代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才开始关注文化的认同感,这种文化认同感大多是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对象,或者以职业类别为关注对象,如增强对XX专业的认同感。国外对学校认同感开始关注或者说开始系统关注超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自1998年始,Pew慈善基金会举办高等教育领导会议,2007年美国“全国大学生认同感调查”(NSSE)的数据已经作为了测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新的观察镜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其每年发布的调查数据为《美国大学排行榜》所采用。
国内研究也是与国外的研究与是相影随形,但不够系统,部分涉猎。张治中等讨论高职院校学生发展与认同感教育,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现状作了详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积极分析。闻靖灏开始研究剖析对高校学生校园文化的对策分析,主流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但民办高校作为一个特殊教育群体,加之,长期以来民众对民办学校的误读和历史的文化的影响,这种认同感存在着欠缺,但对民办高校学生认同感研究还是一个空白。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认为:
首先,民办高校学生认同感(实际上包括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需要国家政策支持、舆论宣传支持。这些外在的对民办高校认同感有利于学生对校本文化的认同,这些很少有在这方面对民办高校给予研究支持。
其次,民办高校的校本文化,如何让学生认同,使其活起来,缺少系统的研究。当前的研究很少将民办高校学生作为特殊对象来研究,实际上民办高校有着不同于国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滨海学院的普训、新闻、四项技能考试、早操等这些校本文化对学生的成长甚至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其一生的财富,但这些学生真正认同了吗,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动力了吗?这些都需要研究。
最后,建设什么的样本文化或者说将学校的特色文化如何做到极致或更有特色,更能适合学生的发展,都待进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针对民办高校校本文化认同感研究还比较少,这种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民办高校理论建设,有助于全面系统的构建我国民办高校校本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体系。同时,为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丰富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对民办高校文化的认同感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与学校的感情和建设母校情结,也有助学校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文化认同感的研究结果为民办学校的文化发展提供方向,有助于探索一条民办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认同感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打造民办高校品牌、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促进民办高校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方面来说,研究成果为教育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和重要参考。
研究及调研计划
2012年1月——2012年4月 搜集有关资料、初步进行相关调研,做好开题准备;
2012年5月——2012年10月 完成班级文化认同感的调查和建设研究;
2012年11月——2013年4月 完成校本文化认同感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校本文化认同感的教育路径选择研究;
2013年5月——2013年10月 完成校本文化建设与学生认同感的关系研究;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并结题。
研究工作具备的条件及资料准备情况
现已针对国外名校和国内名校、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将相关学校的校本文化认同感调查数据进行了归类汇总并进行了初步研究,已掌握了相关研究成果,同时项目组成员也对青岛滨海学院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认同感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项目组成员均为青岛滨海学院老师,且均为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生管理第一线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有助于民办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公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拓展思路、优化内容、开展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