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基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研究 项目负责人:庞海杰 一、研究意义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的会长Paul Murkowski首次提出的。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发展到今天,对它最广泛性的解释为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是现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1] “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信息素养与能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认为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和素质。也就是说,要求信息社会中的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有效地检索,发现有用的信息,并通过适当的分析处理,使获取的信息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此外,信息素养也包括能够自觉遵守与信息相关的道德、法律和规范等方面的品德。”[2]这是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关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的阐释。 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中,明确地指出了“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而目前我国高校中培养学生(非计算机专业)信息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来实现。因此,如何做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扎实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并做到与时俱进关系到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意义重大。从这种意义上讲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数学、外语一样,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同时还有实用性、不可替代性,是大学教学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此外,信息技术是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剧烈的高新技术,社会信息化不断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无论从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的学习和科研还是毕业后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信息素质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需求都很大,计算机基础教学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信息社会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 然而,由于教学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民办高校(如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弊端,基本上是围绕计算机文化基础(专科非计算机专业及本科部分专业)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专科计算机专业及本科大部分专业)为目标,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以应试为目的的计算机知识的传授,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也偏离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上需实现从单纯的计算机应试、计算机操作到信息素质培养的转变。 因此,为贯彻教指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试行)》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等文件精神,按照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科门类分类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且较高信息素质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很多国办高校都已经或者正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有些还是较为成功的。比较典型的有: (1)2007年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广东省改革试点单位以“依托网络资源学习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为题全面实施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课题组负责人叶惠文带领团队总结形成了针对师范院校实际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体系、编写《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2)2009年中国矿业大学获批的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负责人张艳带领团队总结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对象,分类分层”的新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分类教学知识体系结构。 (3)2009年塔里木大学的高教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课题组负责人姚江河带领团队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队伍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然而从培养学生信息素质角度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并不多,民办高校尚未发现。经过查阅资料发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郭伟刚等老师撰写的《基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年10月发表在计算机教育上;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樊康新老师《基于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研究》2009年5月发表在科技信息上。上述两位老师带领团队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及各自的办法,但不够系统。此外,作为民办高校,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与他们不一样,需要结合我们的实际制定不同的改革方案。 国外高校主要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大体上可分为三种:(1)计算机导论课程(着重计算机文化基础);(2)计算机应用课程(着重案例解答);(3)计算机编程课程(着重程序语言与软件包使用技巧)。具体讲授方式也依照学校规模、教师队伍与学生分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总体上有如下三种授课方式:[3] (1)同时面向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统一授课;比如荷兰蒂尔堡大学,该校为非综合性院校,共设置有五个学院——经济商学院、法律学院、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人文(艺术、哲学、神学、宗教学)学院和天主教神学院。该校的经济商学院是最早、最大的学院,其经济学科居世界前列。信息系统与管理系附属于经济商学院,所开设的课程面向本系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时对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开放。该系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商业工程(Business Engineering)、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计算逻辑、计算机体系机构、数据库、e-商业(e-Business)、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商务信息技术、计算与通信技术、经济与计算通信技术、运筹学与计算通信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Linux、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模型、信息技术讲座、软件工程、系统与程序开发、网络资讯等。 (2)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分开授课;比如美国波士顿大学Parker and Schneider认为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超越计算机语言的语法讲授,重点介绍计算机学科的整体情况,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编程只是整个计算机学科的一部分。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在于向学生传递一种计算机“感觉”,在讲解计算机的一些主要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地在实验室里操作实践。他们所设计的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理论、硬件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与虚拟机、应用以及社会等诸方面。其教学风格是在每一个层次上,介绍重要的原理并引出在这个层次上学习的关键问题,然后,迈向下一个层次在一个新的抽象层次上对新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和前一个层次的内容相结合。 (3)面向某一特定的非计算机专业(如医学),专一授课。这样,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的侧重点不同,传授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如香港理工大学考虑到医务人员通常需要使用计算机工作者开发的远程临床设备。很多时候,这些临床设备启用了一段时间,但使用者却经常因为基础电脑知识的缺乏而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专门为医务工作者开设了一门名为“计算机开明”(computer literacy)的课程,听课者包括医生、管理人员、市场销售人员以及经理,等。课程教案几经修改,每次修改均安排在实战训练课程后或者研讨会之后进行。该课程旨在概述计算机的基本运作、资讯科技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识。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分析研究民办高校(我校为例)现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民办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2) 紧扣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质的培养,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及学科特点分类制定适合实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 以任务驱动法为切入点,探索适合培养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目标,开发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参考资料、习题库等多种资源,同时还能够实现课后作业提交、自我测验,网上答疑、学习论坛等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教学的有力支撑环境。(已立项) 5) 围绕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编写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讲义)。 1、 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1)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进行民办高校及社会调研并组织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专家进行研讨。 第二阶段:分析调研和研讨结果并结合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初步形成教改方案。 第三阶段:组织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专家对教改方案调整情况进行研讨。 第四阶段:汇总并按分工进行项目改革。 第五阶段:总结与论证。 2)具体实施计划
时间 |
主要任务 |
2012.3—2012.4 |
民办高校及社会调研。 |
2012.5—2012.6 |
组织专家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专家进行研讨。 |
2012.7—2012.9 |
分析调研和研讨结果并结合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民办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在培养方案的课程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初步形成教改方案。 |
2012.10—2012.12 |
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专家对教改方案进行研讨并做适当调整,分类制定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
2013.1—2013.12 |
建设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资源,编写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讲义)。 |
2014.1—2014.3 |
撰写总结报告,项目结题。 |
3)可行性分析 Ø 民办高校(我校为例)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先后出台了《青岛滨海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青岛滨海学院课程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 Ø 我校自建校起就非常重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专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已超过有15年的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一支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队伍。 Ø 学校软硬件条件完备,拥有计算机机房50余个,计算机3000余台,每个机房都与Internet相连,每个机房都安装有凌波广播教学软件;学校主干网节点直连带宽达为300M,且运行稳定,专用web服务器多台。 Ø 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经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有较为深入地研究,完全有能力开展研究工作。 2、 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1)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民办高校本专科学生实际制定的科学合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2)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深化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 开发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4) 编写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讲义)。 5) 发表教改论文1—2篇。 3、 项目的特色、创新点及推广价值 1) 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目标,根据我校相关学科特点分类制定适合我校实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 开发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参考资料、习题库等多种资源,同时还能够实现课后作业提交、自我测验,网上答疑、学习论坛等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教学的有力支撑环境。 3)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突出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为目标,深化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注重学生信息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项目的研究,将对我校本专科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开展不仅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而且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符合我校人才培养要求。项目思想既充分贯彻了教育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意见和精神,又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发展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将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四、教学改革基础 1、已进行过的相关研究及成果
时间 |
主要任务 |
2012.3—2012.4 |
民办高校及社会调研。 |
2012.5—2012.6 |
组织专家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专家进行研讨。 |
2012.7—2012.9 |
分析调研和研讨结果并结合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民办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在培养方案的课程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初步形成教改方案。 |
2012.10—2012.12 |
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专家对教改方案进行研讨并做适当调整,分类制定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
2013.1—2013.12 |
建设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资源,编写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讲义)。 |
2014.1—2014.3 |
撰写总结报告,项目结题。 |
2、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现有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已具备的基础和环境: Ø 学校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先后出台了《青岛滨海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青岛滨海学院课程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 Ø 我校自建校起就非常重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专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已超过有15年的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一支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队伍。 Ø 学校软硬件条件完备,拥有计算机机房50余个,计算机3000余台,每个机房都与Internet相连,每个机房都安装凌波广播教学软件;学校主干网节点直连带宽达为300M,且运行稳定,专用web服务器多台。 2)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校有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他们与专业教学队伍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两者之间联系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计算机专业的资源优势。具体体现在: Ø 不利于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的队伍建设,不利于他们在学科领域中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Ø 不利于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动发挥作用; Ø 不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在全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效益; Ø 不利于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沟通与融合。 因此,如何将全校的计算机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统筹、协调与组织工作,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这需要协调。 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时间 项目名称 姓名 项目类型及结果 2011.4 青岛滨海学院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研发庞海杰 课题负责人, 已结题 2011.3 青岛滨海学院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庞海杰 论文(1/2),已发表 2010.11 网页设计与制作 庞海杰 副主编教材,已出版 2009.9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庞海杰 参编教材,已出版 2011.6 谈无线校园网的设计 冯志杰 论文,已发表 2010.6 计算机网络 冯志杰 校级精品课负责人 2010.3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冯志杰 课题负责人,欲结题 2009.12 基于单片机的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冯志杰 论文,已发表 2007.4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冯志杰 主编教材,已出版 |